分娩——
痛着迎来新生命、新希望。
对高危孕妇来说,
这是一道“生死劫”……
日前,准妈妈X女士开心地抱娃出院!因为有市立医院多学科专家们齐心协作,X女士安然度过一场“生死劫”。
原来,身怀六甲的她同时还合并有巨大子宫肌瘤和中度贫血,是生产中极易并发产后出血的极高危患者。市立医院妇产科、介入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科协作,在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下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最终母子平安。多学科专家是如何守护生命?神奇球囊如何精准介入?
病情复杂,能否顺利生产?
患者X女士以“39周+4G1P0头位待产、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度贫血”入住市立医院。入院检查提示有子宫肌瘤,大小约132*86mm。在剖腹产的同时要剔除巨大的子宫肌瘤,增加了手术难度及术中大出血的可能……
新技术 新希望!
为保证产妇安全,经过充分的产前评估,产科医生与介入科医生为产妇制定了一种最新的治疗方案———剖腹产术+双侧髂内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患者入院后,向其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征得患者和家属理解并同意手术。手术当日,在妇产科医护团队协作下,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勇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予以双股动脉置入血管鞘,透视下引入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然后固定管鞘和球囊导管的体外部分,随后进行了剖宫产手术。产科医生把宝宝安全取出后,吴勇主任迅速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接着,产科医生实施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后,吴勇主任再松解球囊,观察盆腔内无活动性出血后术毕。整个手术过程出血仅300ml,产妇无特殊不适,避免了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同时关键是还保留了子宫。
方案改良 优点多多!
据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勇介绍,介入医学是近些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微创、高效的前沿学科,被誉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诊疗学科,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疾病。不仅在高危妊娠、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等妇产科疾病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同时在肝癌、肺癌等肿瘤疾病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深静脉血栓等血管病变的治疗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妇产科专家马冬梅、查道珍说,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高危孕产妇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改变了既往仅仅依靠药物、输血和切除子宫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时代,使施术者不再“浴血奋战”。大大减少了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为产妇安全分娩提供了保障。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是在剖宫产术前预先安置球囊导管,进入血管内的球囊导管可选择置入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等平面,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扩张预先置入的球囊导管,快速阻断盆腔血流,以期达到预防致命性产后出血的目的。
1影像科:术前诊断清楚明确–超声/MRI。
2 产科:评估手术的风险难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纠正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好手术时机。
3麻醉科:由抢救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全程进行麻醉监护,保证手术的安全。
4手术室:巡回/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包括术中暖风机的保暖,预防大量出血大量输液造成的低体温等。
5 输血科:血库的常规术前备血以备急需
6介入科:术前预置髂内动脉球囊。
如何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是实施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每一个介入科医生、产科医生、急诊医生面临 的最复杂和棘手的问题,所以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产科、腹部外科、血管外科、器官移植、肿瘤外科、妇产科及外科的应用极为重要。
快—减少孕妇胎儿受照时间。
稳—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
准—球囊定位精准
细—球囊导管外固定仔细,缝线要将鞘管、导管固定牢固,防止转运入手术室及术中导管移位,并做好球囊导管体表外标识。
术中曝光3~8s平均5s,接受射线照射量为3.9±1.8mGy。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认为,吸收剂量<100mGy不会造成胎儿任何组织的发育功能障碍。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明确提出:孕妇短期暴露于X射线(特别是<50mGy)并不会增加新生儿畸形及远期并发症的可能性。对胎儿及孕妇身体的射线损害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
在髂内动脉安置球囊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出血,包括剥离胎盘、缝扎子宫过程中或者切除子宫过程中减少出血量。球囊通过减少出血减少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病人恢复快。
虽然该技术费用较高,但是它相比于输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所带来的后续治疗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却是利大于弊。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急诊创伤中具有巨大作用。在“血荒”日渐严重的现代医学领域,如何减少输注异体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成为关注焦点,而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应用必将对其产生巨大的作用。
市立医院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成功开展的此项技术,为进一步跨学科复杂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全市属领先水平,我们将继续用精准微创介入守护“生命通道”,为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