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手术的是一名56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到我院就诊住院,入院后经过心脏彩超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缺口直径达6.7mm。
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的生理性血流通道,位于降主动脉起始端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胎儿期间PDA是正常生理循环所必需的通道,但出生后一般2-3周导管应自动闭合,如生后持续开放就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当肺动脉的压力随着病程的发展不断提高,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可产生双向或右向左分流,成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如果在出生一个月以后,动脉导管仍没有闭合就称为动脉导管未闭,需要治疗。
心血管内科主任余国忠介绍,以往此类患者都是采用开胸手术进行结扎。但是开胸手术创伤大,易产生并发症。由于现在影像学、各种导管技术以及使用的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得非手术的介入封堵治疗逐步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PDA的最佳治疗手段。
介入封堵治疗是通过导管将伞状封堵器送至未闭的动脉导管处将其封堵,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等诸多优势。
该患者即选择了介入封堵术。术中逆行升主动脉造影明确为动脉导管未闭,可见左向右分流,予以封堵器封堵后随即复查造影,未再见分流,封堵成功。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行走活动,无胸闷气促症状,听诊心脏杂音消失,第三天就痊愈出院。
(手术前后影像)
至此,包括此前开展的冠脉介入、经导管射频消融(尤其房颤消融)、起搏器植入术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我院已全面开展。这些技术的先后开展不仅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日臻成熟,也见证了心血管内科努力与省内外先进心血管内科同步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