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立医院扫码

    市立医院挂号

  • 互联网扫码

    互联网医院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抗疫·纪实:杨晓玲|致敬方舱的记忆
发布日期:2023-03-23 01:08:32   点击: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

社会各界一同冲在前

平凡的他们,铸成铜墙铁壁

不辞辛劳、默默奉献

\

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

       走出方舱,我如释重负,提在嗓子眼的心一点一点归位,整整14天,接收上海徐汇区497名密接者,陆续检出阳性101人,解除隔离时,86名工作人员“零”感染出舱,这串数字记录着我抗疫战场上最完美最骄傲的一次逆行! 

       记得4月19日深夜,我在山水云间隔离点服务时,接到上级指示,由我任医务组组长带领20名医务人员入住铜陵市方舱,为上海来铜陵的密接人员提供隔离服务,放下电话我懵懵的在房间里打转,“方舱”于我就是一个冰冷的名词,是陌生的,加上上海当时每天阳性病例都以2万的数字在递增,人人谈“沪”色变,我惴惴不安,那一夜我失眠了!

\

       20号上午车子如约将我送进方舱,等候在那里的是一群后来成为最佳合作伙伴的战友们,政府专班负责人洪云同志和我在抗疫战场上二度合作,他工作粗中有细,有北方人的豪爽干脆,又不失南方人的细腻和温婉,保障和对上协调能和我们的需求无缝对接,专业上他充分信任我,任何决策都耐心听取我的意见,尊重我在方舱中绝对的主导地位;还有方舱项目建设方的陈磊经理,他负责方舱的后勤保障,虽然是首次合作,但是通过接下来的磨合,他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的打动着我,近600人的方舱,分区的吃喝拉撒就是海量的工作,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他跑动的身影,在他的统筹下,这里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

       临近中午时我快速清点在场医务人员,大致了解每个人隔离点工作经历,将20人分成五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各承包四舱后续隔离服务工作。稍作安排后,在陈磊同志的带领下大家走了一遍通道和流程,并认真的参观了20个舱位和其他配套建设,一圈走下来,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分不清东南西北,耳熟能详的隔离点设置标准在这里找不到点,舱内像迷宫,一旦人员入住,这里随便一个拐角或者一个缝隙都可能成为病毒载体而变成传染源,越看越没底,越走越害怕,挂在嘴边的一句“我真干不了”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

       午饭后市卫健委刘天英副主任带着市院感质控专家范琼老师来到方舱,对大家进行了全员防护规范培训,接着又带着我们对方舱所有通道和配置进行了细致的督查和点评,并要求建设方在人员入住前对不规范的设施进行完善和纠正,确保工作人员入舱安全。送走她们以后,我们所有人员都参与到物资配置工作中,由于方舱是新建不久,刚刚投入使用,房间里所有生活用品都空缺,在后勤组的统一调度下,全体人员都利用一天半时间,把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按照房间逐一配置到位,大到床单被子,小到电池、抹布、体温计,无一遗漏,每一个房间单元都是一个温暖的家。    

\                      

        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舱内的工作慢慢进入正轨,这于我才是工作的开始,众所周知,在方舱,医务组是核心,不仅要处理日常近500名隔离人员每日健康检查和核酸采样、还要负责大量志愿者的规范操作培训,提升集体防控知识和水平,培养他们个人应对舱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技巧,减少因职业暴露带来的感染风险。面对86名工作人员团队中有65人为医疗非专业人员时,我的内心是抓狂的,但是我不气馁,我坚信他们能胜任这份重托的,面对一张张焦急的面孔和求知的眼神,我认真梳理培训思路,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和《安徽省集中隔离场所设置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为抓手,以我多次隔离点服务经验为支撑,分批次分层次培训。一是对全员进行多轮培训、演示、点评;二是对非专业人员分组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培训;三是将志愿者小组和医务小组合并,进行人力资源融合,要求各组再进行组内培训,争取人人合格,个个达标;四是要求进出舱时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一带一或者一带二,确保志愿者前期入舱时所有操作都在医务人员的视野范围内进行;五是每天不定时去监控室看操作视频、远程指导,每天晚上将白天抽查不规范操作视频发到工作群里,要求大家点评找“茬”,互相提醒,共同提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效明显,三天后,志愿者基本能单独规范的出入方舱,完成各组规定的任务。

\

       完成了志愿者的前期培训后,我的工作重心就是舱内隔离人员,在面对潜在风险不确定的隔离对象时,我给自己定下了“六个及时”。一是高危人群检出要及时。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全力跟进采样送检,复检采样也一样,减少阳性病例的潜伏滞留时间;二是阳性病例处理要及时。发现阳性病例,第一时间通知本人和120,进行紧急定点转运,绝不多滞留一分钟;三是后勤消杀要及时。每次医务人员或者志愿者进舱,要求消杀人员同步进入,对所有工作人员展开活动的场所都要进行全面消杀,对阳性病例走过的公共通道都要进行精细处理,不留死角。四是垃圾清运要及时。志愿者们每天要出入方舱多次,先要保证每日三餐准时到位,再要花大量时间去收拾舱内垃圾并打包装箱转运,保证舱内通道清洁干净,减少舱内垃圾次生的二次感染。五是舱内隔离人员安抚要及时。由于是异地隔离,又是方舱,活动空间有限,条件相比宾馆要逊色不少,再加上又有阳性病例不断检出,大家情绪波动比较明显的,每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及时和他们对接,陪他们聊天,方舱后勤组每天变着花样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尽可能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为他们代购必需品,让他们享受到疫期上海无法提供的服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关爱,逐步改变了上海人刚来时那种傲娇的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六是突发事件决策要及时。

\

       方舱里有近600人,每天都有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但是所有事件都要为“安全第一”让道,这期间有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一件就是有一名消杀人员进舱后,在污染区面屏脱落,他没有正确处理就紧急出舱了,当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时,我果断要求同批五人进行就地隔离,完成三天两检后出舱隔离休整;还有一件事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情感上有些亏欠,但肯定是正确的。方舱第二批次接收上海来铜人员229人,在落地检中发现了70名阳性无症状感染者,虽然连夜全部接返了,但是警醒我这批人员风险极高,潜在阳性人员一定还有不少(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完全正确),为余下隔离人员服务时,所有工作人员不能出现一点防护疏忽,经过反复思量,决定精简入舱志愿者人数,由原来的每组5人减为每组3人,当我向洪云同志提出这个想法时,他立即同意我的决定,晚上12点左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开会,记得当时负责保障组的陈磊同志还有点接受不了,他说志愿者个个都精神饱满,信息十足,不畏风险积极要求进舱的,提前出舱情感上肯定有所伤害,再者精简后留下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许多,无形中增加了留舱时间,权衡后他还是服从了集体的决定。

\

       面对最终陆续检出的101名阳性,每个人都很庆幸期间调整人员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及时”,做起来特别辛苦,需要舱内所有人员的通力协作,可以说,14天时间,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所有人员都是24小时待命状态,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别,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接送人、采样、复采,转运阳性病人、健康检测、消杀,经常是通宵工作。自从进舱我本人没有睡过一个午觉和一个完整的晚上,降压药是加量在服用,嗓子一直沙哑,每次医务人员进舱前我都要反复叮嘱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经常深夜接到疾控阳性结果报告或紧急复采电话,都要立即安排人员进舱采样、转运和消杀,直到最后一名人员出舱休息,我才能安心结束一天的工作。

\

       14天的连续奋战,每天都要几身湿透的出舱,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只是把辛苦揉进了对职业的敬畏中;想过隔离人员中有阳性病例,但是没想到阳性率如此之高,面对奥密克戎病毒危害的不确定性,说不害怕是假的,只是把害怕藏在了心里;好在上海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切都成为过去,这些经历变成了最美好的记忆。

       出舱时面对工作人员“零”感染的满分答卷,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们团队中来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如果不是骨子里的那份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又怎能做到弃小家成大家,勇敢逆行,一切从零学起呢?也许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无法彰显这次任务的轰轰烈烈,但是,请记住,我们来过方舱,足矣!

\

\

致敬,西湖方舱的战友们!

致敬,即将远去的方舱记忆!

走出方舱,春天依然在守候,出发,春光里。

Copyright © 2022 铜陵市立医院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14003077号      皖公网安备340705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