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铜陵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持续改善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容,将医疗团队的初心、仁心、真心、爱心,汇聚为助力患者重获“心”生的拳拳之心。
大医精诚 · 大爱致远
他们是“心”的健康卫士
主动作为—显初心 急、危、重症患者提升救治率
自2016年,铜陵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开通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以来,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7*24小时全天候守护着这条老百姓“救心护命”的生命线。同时,联合互联网问诊等多项举措,极大地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时间,为心梗患者提供快速、安全服务,有效降低了心肌梗死死亡率。
“谢谢医生在我心梗发作时给予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转危为安。”这是近期一例经急诊介入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对医生的感谢,该患者入院后出现急性心包积液,经紧急心包穿刺后病情缓解,现康复出院。这是科室抢救患者的一个缩影,体现出了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的“市医速度”,展现了心血管内科在医疗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
攻坚克难—展仁心 抓管理、精业务、提高生存质量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以提升医疗技术为抓手,以心脏介入治疗为重点,通过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跨入“精准医疗”时代,为患者架起“心”的高速通道。
勇创新,敢突破
在起搏与电生理手术领域,由最初的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发展至治疗心衰、预防猝死的“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植入术(CRT-D)”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ICD)”;当前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在人群中高发,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已经成为治疗的主流,科室适时更新多导电生理仪并引进了先进的CARTO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为“心房颤动、室上速、室速”等心律失常的介入手术治疗提供了利器。
(房颤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
除常规开展冠脉介入治疗以外,科室在区域内率先开展了“冠脉内血管超声检查术(IVUS)”等新技术,该技术可直接将超声探头送入冠脉内,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行介入治疗,还可即时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助力传统的介入治疗迈入精准时代。
引进美国ARROW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急性心梗合并严重心衰患者应用IABP泵进行救治)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利用冠脉内压力导丝判定冠脉狭窄病变以远处压力与病变近端压力比值,判断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是否需介入治疗,即是否需要行支架植入或者球囊扩张等,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来说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合理。
苦钻研,硕果累
科室团队积极开展医学科研技术攻关,多次获得铜陵市科技进步奖,其参与的中-英合作课题《CCS-2》临床研究,更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化诊治的指南制定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科室目前在研委级科研项目一项,并积极申报皖南医学院校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
强业务,促发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大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每年派出人员前往北京、上海、合肥等国家级医学诊疗中心进修学习介入诊疗及心脏危重症救治。科室青年骨干,作为医院“杰青”工程培养对象,赴弋矶山医院学习,以“心”技术为患者带来“心”福音。
智慧医疗—示爱心 “互联网+医疗”打造就诊新模式
心血管内科依托互联网医院,开拓救治领域,通过网络会诊、钉钉线上预约专家、信息报告与共享等服务,实现患者与专家“零距离”地探讨与交流,实实在在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让百姓享受到便捷的优质医疗资源。
为实现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转变,科室专家坚持下乡送医、送药、送健康,常规开展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提升了基层医生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热情周到—露真心 重人文、优服务、托起“心”的希望
心血管内科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范畴,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总结出“123”管理模式(一次住院,长期随访;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术前、术中、术后三次质控层层把关),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宗旨,实行“入院零分钟接待”,做到住院有人迎接,检查有人陪同;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院外保健;倾听患者的心声,最大程度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市医心内人始终将服务好患者的意识厚植心底,不断提升、完善技术水平,打造让心血管患者放心、社会满意的靓丽名片。